- 王春梅;闫晓金;王晓光;
实践创新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其有效实现路径是建立产教融合培养机制。为深化校企合作协同培养研究生,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我校构建了“一个核心、两个协同、三个阶段、四个同向、五个突出”的“12345”产教融合培养机制,实现从招生选拔、导师遴选、培养计划制定、合作授课、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就业创业等全链条、全过程的校企深度协同培养,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产教深度融合新模式。实践表明,该机制优化了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提升了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了校企以研究生联合培养为纽带的多维合作。
2025年01期 v.35;No.158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徐利娜;刘建;郭云波;
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为提高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当前教材使用的弊端,具体包括:教材内容的晦涩难懂、教材的立体呈现与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度还不够高、教材内容缺少工程案例、教材缺乏思政融入等,接着提出课程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新心态教材的建设概况。电路分析基础新形态教材重新构建了课程内容,建设了多模态资源,融合了工程案例、思政元素等。
2025年01期 v.35;No.158 36-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杨晓冬;
在自动化专业实践环节中,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主,具备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综合能力,夯实专业技术基础,提高工程技术能力。本课程以工程认证实训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引入学习通作为线上教学平台,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与传统实验室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通过剖析授课知识点,挖掘内在思政元素,显隐结合,打造课程思政与实践环节结合的经典案例。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结果”的考核方式,同时采用问卷、座谈方式对思政效果进行评价,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为其他课程的思政设计提供借鉴。
2025年01期 v.35;No.158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刘莉;王宏宇;马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在于课程的高品质建设,因此,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建设日益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战场和重要渠道。本文以《创新与实践教育》为例,针对课程的不足之处,从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为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效果来看,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实践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塑造了精神实质,促进了学生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学生的整体发展。
2025年01期 v.35;No.158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刘金峒;林佳佳;李新月;郭依冉;
集成电路事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集成电路领域出现了专业技能人才短缺现象。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主要聚集地,如何更好地培养出敢于创新、贴近产业前沿技术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成为当今集成电路教育教学领域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紧贴微电子专业本科课程,以集成电路设计课程为例,建立集成电路设计相关课程资源和Verilog HDL在线评测系统。通过学习通网络课程平台和本文建立的Verilog HDL在线评测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集成电路设计资料和更便利、更契合的专业技能评定系统,有利于培养更加专业的集成电路设计高水平人才。
2025年01期 v.35;No.158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李楠;刘雪丽;檀朝斌;
在分析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实施了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开展了问卷调查,从问卷设计、问卷信效度分析、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三方面研究翻转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引入了翻转课堂的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同类型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01期 v.35;No.158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刘紫阳;张艳;王鹏;张云峰;
专业课课程思政是开展思政育人工作的主渠道。本文分析了当前专业课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原因。从学院、教研室和教师三个层面,从教师培训、思政实施方式和思政素材选取等多个角度给出了改进建议。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在于教师思政育人观念、育人能力建设。学校应创新思政培训形式,加强过程管理,优化考核机制。教研室应重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文件中。教师应从思政育人方式方法、思政素材挖掘选取、自身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更好落实专业课的思政育人工作。
2025年01期 v.35;No.158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刘树敏;杨孝浩;陈佳;王艳杰;贾亚洲;李红波;
为了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基于斯登伯格的创造力理论模型,提出了一种“课堂引导、创新创业训练、自主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的经验为例,详细阐述了课堂引导中的新教学模式、双创训练中的具体项目实施以及自主科研中的后续研究指导,并构建了多层次的政策引导机制和多元评价体系,优化了“三位一体”模式的衔接。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助力其未来专业发展,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5年01期 v.35;No.158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刘雪丽;李楠;王慧娟;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当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研究基于“翻转课堂+PBL”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及意义。实践证明,开展翻转课堂结合PBL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英语水平及就业质量,可以为应用型高校开展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利借鉴。
2025年01期 v.35;No.158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施志艳;杨洋;任志祎;赵璐;梁晴;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推进,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与创新。英语专业作为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适应新文科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新文科建设给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探索新文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从改进实践教学目标、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完善实践教学评价、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改进和提高,将新文科的学科交叉和融合的特点引入到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打破传统实践教学的专业壁垒,重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以新时代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培养出高质量人才,推动我国整体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025年01期 v.35;No.158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