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运景;白亚双;许文娟;赵秋芳;臧继嵩;
《工程热力学》具有学科理论性强、抽象概念多等特点。本文主要从该学科的专业特性和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深入分析了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讨,从各个视角不同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办法和举措,以充分调动和激活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了《工程热力学》专业课的质量,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良性模式。
2025年04期 v.35;No.161 38-4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凌云;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介绍了OBE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从教学模式、课堂实践途径以及教学考核评价办法等方面阐述了改革内容。从教学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该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2025年04期 v.35;No.16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贺;
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已经成为当今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文章基于“开放式”教学理念,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本科实践课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建构环境设计专业本科实践系列课“开放式”教学体系,探讨环境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以“题目、课堂、思维、评价及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教学实施途径,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能、创新思维能力及环境设计水平,促进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适应新时期高素质、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需要。
2025年04期 v.35;No.161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庆勇;王辉;田昕如;许蕾;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聚焦于数字党建视域下航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研究如何利用数字党建的技术优势,将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有效融入思政教学中。通过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渠道、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维度路径,旨在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2025年04期 v.35;No.161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马腾飞;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本文以基层党支部为依托,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按照课程性质将专业课进行分类,以教工党支部教师为主体,结合专业教研室建设研究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探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思路。结果表明,将基层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既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保证,也为教师党支部建设拓展了新平台。
2025年04期 v.35;No.161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建辉;孙玉峰;
本文对目前高校公共武术课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本着体现武术的体育价值、实战价值以及德育价值,切实做到民族传统项目在高校的推广与继承,对目前高校武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考核指标等进行深入研究,能科学系统地做好武术的传承,持久有效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025年04期 v.35;No.161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薪潼;刘琨;
本文围绕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展开研究。从剖析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红色精神凝聚的内涵入手,明确其对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作用。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三观”、坚定政治信仰及助力成长成才等方面,阐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全过程的必要性与价值。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实需求结合进行论证,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提供思路,旨在让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5年04期 v.35;No.161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云凤;
本文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价值意蕴进行了概况,认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力量。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现实困境进行了考察,梳理出复杂社会环境消解了师生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价值认同、高校重视不够导致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形大于质、大学生主体缺位弱化了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育人效果等三个问题。聚焦困境问题,提出高校应将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融入思政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占领主渠道,用好主阵地,同时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增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传播力、引导力和感染力。
2025年04期 v.35;No.161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